長崎因為對外開放貿易,受到中西文化薰陶,飲食相對沾染了洋氣(或中國風),利如大家熟知的長崎蛋糕其實是西式甜點,旅遊手冊介紹的長崎特色也不外乎土耳其飯,中華麵等"異國料理",具有特色的桌袱料理更是大熔爐似的結合日式,中華甚至西餐的全席~
來到長崎,我對中華料理實在提不起興趣,在Tabelog上搜尋了半天,決定在這邊的兩餐,一餐是長崎出名的海鮮,另一餐就選擇了這家百年老店-吉宗,據說是日本最早開始賣茶碗蒸的店
吉宗 本店
Tabelog:https://tabelog.com/nagasaki/A4201/A420101/42000059 3.59分
FB:茶碗むし 吉宗
長崎県長崎市浜町8-9
TEL:095-821-0001
營業時間:11:00~21:00
吉宗本店位在長崎熱鬧的市區,可坐電車在觀光通下車,往商店街方向走約3分鐘即達
店面氣場滿強大的,木造傳統老屋加上一排紅燈籠,還有斑駁的招牌,上面寫著茶碗蒸,可見必點的招牌就是他了!
相對於一些依舊低調的老店,吉宗我覺得某些方面已經做得滿觀光,或是說商業化了,除了一旁轉角的店面有販售可供外帶的冷凍包裝,門口的櫥窗也展示出餐點的樣品方便客人點餐,這一點對於不黯日文的海外觀光客來說是很貼心,不像日本有些店從外面看不到菜單是不敢走進去的
吉宗的招牌就是茶碗蒸(茶碗むし)和蒸壽司(蒸寿し),另外有以此變化出的定食跟桌袱料理,放在門口玻璃罩下的是吉宗定食,算是招牌二合一
菜單 (也可參考官網)
吉宗定食 2376日幣 (稅後2566日幣)
老店的菜單必會有的歷史介紹,那個木製牌子是老式的鞋櫃鑰匙,日式餐廳入內要在門口脫鞋,這個是鞋櫃的號碼牌,不過這次因為我的座位是不用脫鞋的,所以沒有體驗到
來這邊吃吉宗名物不一定要點到套餐,茶碗蒸跟蒸壽司都可以單點,也有豐盛程度不一的各種定食搭配
桌袱料理還挺有意思的,讓我想到韓國的韓正食,擺出來好大的陣仗!
用餐人數多的話可以點來試試,應該是滿有趣的體驗
其他一般的日式定食或壽司,相對就比較沒那麼吸引人
點餐完,上菜速度滿快的,該不會是預做好的冷凍品加熱吧
吉宗定食這樣的價錢我覺得有點小貴,其中很大一部分應該是反應在品牌和擺盤上,尤其是茶碗蒸和蒸壽司的碗,上面除了印上老店店名,還有象徵長崎貿易的商船,相當漂亮,後來發現人家這個碗也有在賣耶~ 茶碗むし容器
其他幾個小碟分別是甜點,角煮,漬物(高菜)和海鮮冷盤
美乃滋口味的海鮮沙拉,味道就很一般,完全沒有記憶點
長崎角煮還滿有名的,被歸類為中華料理,但華人應該不會放在眼裡吧 ><
不用出動東坡肉,隨便一個家常滷肉就能把他打趴~ (也有可能沒吃到好吃的角煮就是了)
這個角煮肥瘦分明,瘦肉是不柴,但肥肉還滿肥的,油潤的感覺很強烈,醬汁偏甜,個人覺得不算好吃,台灣好吃的滷肉太多了啦!
倒是這個涼拌海鮮有點特色
有點類似醋漬生魚片,但醬知是比較柔和的橙汁口味,生魚經過醃漬呈現半熟的口感,但吃來仍略帶脆感,頗有意思
要打開碗蓋也是享受的一部分,正所謂心中有期待,一切更精彩,還沒先掀開之前,任憑想像
登~愣~
其實大致跟菜單差不多啦~
茶碗蒸看起來好像有點遜色,但那是因為有些料隱藏在下面,不像菜單是刻意把料擺在表面
蒸壽司看起來很漂亮,其實就是三色飯,吃起來沒有太大學問
底下是白飯,配料鋪上蛋絲和魚鬆等,其中那個粉紅色的蝦鬆有點厲害,但其實整體吃起來味道滿一般的,嘗鮮過即可
跟台灣日式料理通常是用茶杯或小湯碗裝的茶碗蒸不同,吉宗的茶碗蒸用的是大湯碗,感覺更像是主餐而非配菜,份量感十足~
除了表面可以看到的魚板和香菇,茶碗蒸裡頭還有雞肉,蝦,白果和筍片等,豐盛度和飽足感兼具
但整個茶碗蒸最亮眼的地方,莫過於這柔嫩滑口的蛋液,真正近乎入口即化,吹彈可破的細膩質感,咕溜一口就直接滑進肚子裡去!
調味方面也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,不同於大多數日本料理較濃厚的柴魚或昆布湯頭,這茶碗蒸雖也能嘗到高湯風味,但極為淡雅,不搶去蒸蛋本身的鮮味,食材也處理的豪無腥味,互相幫襯出鮮美的原味,正如店家介紹的一樣,是能品嘗長崎山海之味的佳品!
季節水果似會更替,這個時後能吃到草莓很幸福,不過剛吃完美味的茶碗蒸,這草莓也顯得沒那麼出色,算是正常水準吧
總體小評:茶碗蒸的確非常美味,值得專程前來一吃,蒸壽司嘗嘗鮮無所謂,其他的就很一般,建議不一定要點到那麼貴的吉宗定食,單點茶碗蒸,頂多再加個蒸壽司即可~
延伸閱讀